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一带一路”纺织青年学者论坛(香港理工大学站)成功举办 时间:2023-06-10   作者:    浏览次数:

11.jpg

为更好促进纺织领域学术研究、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更有力推进纺织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丝绸》杂志社于5月20-21日在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举办“一带一路”纺织青年学者论坛。本次论坛由国际丝绸联盟、全国丝绸信息中心指导,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丝绸》杂志社主办,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承办,深圳市晋风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现代纺织技术》编辑部、杭州东方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支持。

22.jpg33.jpg

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副院长简志伟,国际丝绸联盟秘书长、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社长、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秘书长李启正,香港理工大学深圳基地总裁、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陈绮东作会议致辞。简志伟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来到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李启正介绍了浙江理工大学及杂志社旗下期刊的概况和组稿方向;陈绮东介绍了香港理工大学深港融合发展情况,通过创立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推进深圳科技创新的案例。论坛以“时尚、时装、国际化”为主题,围绕六项议程展开,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及纺织青年学者、《丝绸》《现代纺织技术》青年编委近40人参加此次论坛。活动由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丝绸》杂志社副社长赵林主持。

44.jpg

为增强《丝绸》与相关学科院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杂志社邀请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加入《丝绸》常务理事单位,李启正为常务理事单位代表授牌。

55.jpg

根据本次论坛“时尚、时装、国际化”的主题,《丝绸》《现代纺织技术》邀请了部分相关领域方向的青年编委参加论坛,并做论坛交流报告,《丝绸》《现代纺织技术》副主编分别为青年编委颁发聘书。

66.jpg77.jpg

本次论坛邀请了3位专家作特邀报告,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院长李万军教授从大学的职能、设计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4个方面探讨了“国际化设计创意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副院长苏淼教授从学院简介、产学协同、科教融合、培养成效4个方面,介绍了“产学协同、科教融合——新时代纺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费宾教授着重介绍了其团队开展的“蚕丝的双网络结构功能化”项目。

88.jpg99.jpg1010.jpg

论坛报告环节,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罗洁教授以《服装的跨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为题,对学院的发展历史、现状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讲解;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王来力教授以《纺织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环境表现量化与评价》为题,分别从国际背景、国内背景、评价方法、案例讨论4个方面对纺织服装产品生命周期进行了探讨;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洪岩副教授作了《元宇宙社交与未来时尚》的主旨报告,详细讲解了元宇宙的概念、特点及未来时尚畅想;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黄鑫鑫特聘副教授以《低碳视阈下废弃服装多维升级再利用的生态设计》为题,从研究背景、废弃服装的闭环回收再造、废弃服装的“非服”再造设计、基于再生纤维的手工造纸及设计4个方面介绍了自己所采取的绿色可持续设计策略。

121212.png131313.png

交流讨论环节,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副社长、《丝绸》期刊副主编徐石勇首先从概况简介、学术期刊、平台建设、运营推广、联合矩阵5个方面对《丝绸》期刊的办刊工作进行了介绍,对《丝绸》进行重点选题分析及办刊发展研讨;《现代纺织技术》副主编唐志荣首先对《现代纺织技术》期刊的办刊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影响力、今后的办刊方向及聚焦特色进行了思考。

151515.png

与会青年编委围绕《丝绸》期刊的“数智时尚”、《现代纺织技术》期刊的“现代纺织”等重点选题以及期刊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想法。

161616.png171717.png181818.png191919.png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香港理工大学深圳基地。香港理工大学深圳基地成立于2000年。作为香港理工大学在深圳的延伸机构以及在大湾区的重要据点,香港理工大学深圳基地在科研、教育、知识转移以及创新创业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果。深圳基地共有18个实验室及科研平台。自2011年以来,深圳基地承担了一批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深圳市等各级政府科研项目,总金额逾5亿,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等;与产业界建⽴⼴泛合作,承接项⽬超过800项;获授权专利超过100项,软件著作权超过10项;累计培养博士后29名,目前在站博士后12名。

18.jpg19.jpg20.jpg

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