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21年度《现代纺织技术》“优秀论文奖” 时间:2022-01-21   作者:    浏览次数:




2021 年度











优秀论文奖



22.png
为进一步提升《现代纺织技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对2021年刊发的所有文章开展了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由编辑部推荐,经专家评比,最终评选出20篇创新性好,实用性强,参考引用价值高的优秀论文。

21.png

在此恭喜各位获奖论文作者!并感谢各位学者的支持,希望广大学者和《现代纺织技术》继续携手共进,创出更多佳绩!


 一等奖 



人工智能引领纺织行业创新发展

冯英杰蒋高明彭佳佳(2021年03期)


    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纺织各领域相结合,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搭建定制化和个性化以图搜图引擎;基于机器视觉开发经编针织物疵点在线检测系统以及智能验布系统;借助自然语言处理进行个性化纺织专业教育;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开发智能CAD、纺织面料评级与分类、生产管理以及服装面料图案设计的应用,进行流行趋势预测以及服装设计;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实现了筒子纱染色的数字化自动生产。人工智能将作为战略性技术引领纺织行业发展,带动提高纺织各领域智能化水平,进而带来深远的变革。

20.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织物织造参数及表面疏水性对光子晶体结构色的影响

高雅芳,张耘箫,周 岚,陈建勇,戴香玲,王相林,刘国金(2021年02期)


    以单分散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St-MAA))微球为结构基元,采用重力沉降自组装法在涤纶织物上构建光子晶体结构色薄膜,探究织物织造参数及表面疏水性能对光子晶体结构色效果的影响,并分析结构色的调控方式。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视频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观测光子晶体的排列状况、结构色均匀性和鲜艳性、结构色反射率曲线。结果表明:在相同织造参数条件下,当织物组织为平纹时,质量分数为2%的微球组装液即可获得结构色鲜明的光子晶体;同为平纹组织的条件下,织物越致密则越有利于得到结构色亮丽的光子晶体。随织物疏水性增强,微球组装液在表面越难铺展和渗透,所得光子晶体薄膜的裂纹越发明显,结构色亮度愈加下降。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控结构基元的粒径和观察角度可以对结构色的色相进行调控,当基元粒径减小或观察角增大时,结构色会发生蓝移现象。本研究为纺织基材上构建明亮、均匀的结构色提供了参考。
19.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共混PVDF/PAN纳米纤维隔膜材料制备与研究

葛烨倩,周荣鑫,黄伟炎(2021年01期)


    为了提高隔膜材料的孔隙率,优异热稳定性等,以热学性能良好的聚丙烯腈(PAN)和机械性能良好的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制备出3D空间结构的PVDF/PAN共混纳米纤维膜材料。为了得到融合性较好的两种聚合物共混纺丝,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3∶7,5∶5,7∶3)的PVDF/PAN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共混纳米纤维膜孔隙率达到68.9%~72.0%;其次随着PVDF比例的增加,力学性能有所提高,纵向应力可达11.81 MPa,并且在130 ℃时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这对未来生产更安全、稳定且高效的隔膜具有重要意义。

18.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二等奖 


 棉织物柿漆染色工艺及性能

梁晓颖,王利君(2021年01期)


    柿漆作为天然染料,其染色织物具有防水防腐的优点。以赋予棉织物抗菌性和紫外防护性能为目的,采用柿漆对棉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棉织物的表观形态,PhabrOmeter织物手感评价测试仪测定织物风格,得到染色棉织物存在硬化问题;探究染色次数和染液浓度对棉织物K/S值、增重率和缩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染色工艺,测定染色棉织物的抗菌性能、接触角、紫外线防护性能、色牢度以及风格评价,分析柿漆染色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染色时间为15 min,柿漆稀释浓度为1∶4,染色次数为8次,染色棉织物色牢度良好,且具有较佳的疏水性能、抗菌性能和抗紫外性能,硬挺度增加。

17.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高可靠低时延丝袜机电磁阀组驱动控制技术

牛 冲,彭来湖,吕永法,史伟民,戴 宁(2021年01期)


    针对现有丝袜机电磁阀驱动电路路数多、布线复杂、相互干扰、可靠性差、系统不稳定等问题,开展高可靠低时延电磁阀组驱动控制技术研究,提出一种菊花链式全双工串行总线传输结构的丝袜机电磁阀组驱动控制方案。该方案以差分串行信号形式与多个集成驱动电路模块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硬件功能化配置的方法,使电磁阀工作在高压开启、PWM保持状态,进行驱动模块故障自保护、自诊断功能设计,有效减少了电气接线,减少了互扰,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利用示波器对传输信号波形进行观察,并在不同的参数下对电磁阀进行工作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下数据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满足丝袜机高速动作要求;在高压开启时间300 ms,PWM占空比62.5%,频率50 kHz条件下,电磁阀能够有效执行动作且功耗较低,同时该方案能够及时检测到多种故障并处理,提高了工作可靠性,证明了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6.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负载不同形貌CuO/PAN纳米纤维膜光催化性能研究

高云莉,王 琛,冯伟忠,赵甜甜,李康乐(2021年03期)


    为探究不同形貌Cu₂O/PAN纳米纤维膜对降解染料污染水中的有机染料的效率,以亚甲基蓝(MB)为模型污染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表征方法,评价了不同形貌Cu₂O/PAN纳米纤维膜在可见光下对MB光催化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pH值5.6、初始染料用量30 mL(15 mg/L)、催化剂量0.05 g时,500 W氙灯照射120 min后,十二面体Cu₂O/PAN纳米纤维膜对MB的脱色率最高,可达94.75%;复合膜重复使用5次后,可见光照射120 min降解率仍保持在85%,表明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可重复性。研究结果表明:形貌不同的Cu₂O/PAN纳米纤维膜的光催化效果不同;该纳米纤维膜的可重复性高,可高效率降解有机污染物。

15.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蚕茧茧壳的结构性能分析及其仿生设计

莫晓璇,刘福娟(2021年05期)


    蚕茧作为具有特殊几何特性的天然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在仿生应用领域中是良好的参考模型。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对两种代表性蚕茧做了全面的测试和比较,对茧壳的尺寸、各层级的表面形貌、蚕丝直径、孔隙率、透气性、力学性能和热传导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和总结。基于对蚕茧层级和性能的研究,仿生设计了一种层级结构,可应用于隔热服上,使其具有良好隔热性能和透气透湿性能。当外界温度发生骤降时,能够使温度缓慢变化到达人体,并接近体温,避免了高温给人体带来的不适。

14.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SMS非织造医用防护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徐进进,张振飞,金 泽(2021年05期)


    介绍了SMS非织造材料在医用防护领域的应用特点,聚焦阻隔性、抗静电性、舒适性、力学性能等要求,分析了不同功能性整理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随着人们对医用防护要求和穿着舒适性的不断提高,非织造医用防护材料未来会呈现多功能化、舒适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13.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细旦多孔聚酯预取向丝Barmag环吹纺丝组件的设计

吴金亮,王铁军,孙 福,吴维光,张逢书,李钊大,宋 峰(2021年06期)


    采用Barmag环吹技术熔体直纺生产超细旦纤维,对133.3 dtex/144f细旦多孔聚酯预取向丝(POY)纺丝组件的设计和组装工艺进行了研究。理论和生产实践表明:133.3 dtex/144f品种喷丝板直径为88 mm,孔排列成4圈时情况最佳;喷丝板微孔长度为0.15 mm 、微孔长径比选择为3.33时比较合适;特殊设计的喷丝板山峰槽导流结构,砂杯、导流板、分配板有效避免了组件内部的死角,增强了熔体的混合效果;当七层滤网规格为700目,搭配60目100 g金属砂和80目200 g金属砂时,组件的上机压力为15.2 MPa,上机成功率96.6%,使用周期45 d;实际生产中,组件预热炉温度设定为325 ℃,预热时间为8 h并恒温4 h,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13.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三等奖 


 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技术的研究进展

石 磊,杨 浩,沈连根,黄志超(2021年01期)


    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在生产加工中无需加入有害溶剂,相较于溶剂型聚氨酯而言,其对环境更安全、生态更友好;比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更节能环保。但由于原料反应速度过快、不易控制,产品物性下降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导致其应用范围受限,因此完善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生产工艺及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进行概述,着重总结了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在合成工艺、高物性和阻燃性能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的发展趋势。

12.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新型抗菌羊毛/羊绒混纺纱线生产工艺研究

安晓龙,王纪冬,徐玉良,陈学彪(2021年02期)


    目前羊毛羊绒类产品的抗菌处理,一般是通过与各类抗菌功能性纤维混纺或在织物后整理工艺负载抗菌剂来实现。本文采用色纺散纤在染色后处理阶段进行抗菌处理,然后通过半精纺色纺工艺生产抗菌羊毛羊绒混纺纱线,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通过在散纤染色后处理阶段对纤维进行抗菌处理生产出的羊毛羊绒抗菌混纺纱线其纱线指标与抗菌性能优良,纺纱过程生产顺利,抗菌处理过程没有对纱线基本性能指标造成明显影响,具有大规模生产抗菌纱线的工艺可行性。

11.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基于结构参数的机织物等效热导率数学建模

蔡 彦,杨允出,钱江瑞(2021年02期)


    通过分析织物内部组织结构,将组织循环内纱线分布按规律分6类,包括交织点纱线重叠区域、经(纬)纱交替穿越区域、经(纬)纱悬浮区域、孔隙区域。通过截面积相等的方式将不规则纱线等效转化为规则的几何体。通过分析组织循环内各区域纱线与空气分布情况,结合复合材料等效热导率串并联模型,建立各微元的等效热导率数值模型。在已建立的模型基础上进行算例分析,得到在维持其他纱线参数不变情况下,经纬纱高度增加,织物整体等效热导率增加;经纬纱间距增加,织物整体等效热导率降低;织物交织结构越复杂,悬浮区域数量占比越大,织物等效热导率降低,其中悬浮区域数量为0的平纹织物等效热导率相对最大。

10.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纺织服装产品灰水足迹核算与评价研究进展

王 克,沈悦镭,王晓蓬,王来力(2021年02期)


    综述了灰水足迹核算与评价的研究进展,对纺织服装产品灰水足迹核算与评价中涉及的多污染物影响、时间效应、"潜在水环境影响稀释"和区域评价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基于纺织服装产品生产排放废水中污染物种类繁多且理化性质复杂的特点,分析得出:进行纺织服装产品灰水足迹核算时仅考虑特征污染物会导致核算结果偏高,应重点关注多种污染物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废水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或累积,评价对水环境的影响时需考虑时间效应,以提高灰水足迹核算的准确性;相较于"浓度稀释",从"潜在水环境影响稀释"角度更能体现废水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实际影响;灰水足迹的核算与评价时纳入区域的水压力指数,可以更准确的评价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对区域水资源环境的影响。

9.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基于青年女性躯干形态的服装号型标准分析

王 婷,顾冰菲(2021年02期)


    针对现如今消费者对服装合体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将青年女性躯干形态进行细分研究并与中国现有服装号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采集209名18~25岁青年女性的人体尺寸信息,首先对采集的样本尺寸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分析计算出各类体型身高与胸围、腰围的覆盖率,最后将聚类结果及国标分类结果与号型标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青年女性体型可分为I、H、S、O 4类,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4.80%、28.92%、23.04%和13.24%;其中H、I体型中身高/胸围覆盖率最大的都为160/80,O体型身高/胸围覆盖率最大的是165/92,S体型身高/胸围覆盖率最大的是160/88;聚类中H、S体型与国标中A体型较接近,O体型与B体型较接近。该结论可以为服装企业合理配置号型提供参考。

8.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基于深度学习的织物印花分割算法研究

汪 坤,史伟民,李建强,彭来湖(2021年03期)


    针对织物图像特征提取和检测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U-net模型的织物印花分割算法,并根据织物印花的特点对原有模型进行改进,从而更精确地实现对织物印花图像的分割。实验选取100张原始织物印花图像,并利用人工标注的方法标注出分割好的图像,作为训练的标签,将训练图像和标签通过翻转、裁剪等数据增强算法得到1000张图像和对应标签进行训练。实验对比了本文算法和一些传统分割算法,结果表明,本文的分割算法能够更有效地分割出织物印花图案。

7.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腈纶织物丝胶改性整理及其性能

高 辉,张文静,黄思思,周 雨,江文斌(2021年05期)


    为探讨丝胶蛋白整理到腈纶织物对其透气透湿性能的影响,将太古油与丝胶在超声波作用下充分混合制成丝胶改性液,然后将经碱减量处理后的腈纶织物采用两步法浸渍氮丙啶交联剂溶液和丝胶改性液,以此获得丝胶改性后的腈纶织物。研究了丝胶整理前后织物的回潮率、耐水洗性、断裂强力、透气透湿性、红外光谱、表面形貌等性能。结果表明:丝胶通过氮丙啶交联剂的作用已整理到腈纶织物表面;丝胶整理后腈纶织物回潮率由原来的1.76%提升至2.92%~8.34%;经水洗后其回潮率稳定在2.03%左右;改性后腈纶织物的经向断裂强力较原样降低17.55%、硬挺度降低18.91%,纬向断裂强力较原样降低18.54%、硬挺度降低12.95%。

6.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蓝标生态纺织品认证要求和应对措施

叶甫荣,俞邱娈,蔡加阳(2021年05期)


    从蓝标(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要求出发,跟踪世界时尚产业发展方向,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考虑生态纺织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按照蓝标(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在生产管理中从输入源控制着手,控制有害物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满足相关方的要求。对中国相关行业(时尚行业(纺织品行业)、认证行业)给出了加快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融合建设的建议。

5.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纳米银抗菌针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陆 叶,邵怡沁,陈慰来(2021年06期)


    采用喷雾式抗菌后整理设备,用纳米金作为负载将纳米银抗菌整理剂整理喷在涤纶针织面料上,制备具有良好耐久性能的抗菌面料。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抗菌整理后的织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银成功附着于涤纶织物上,颗粒圆润。对比分析面料整理前后的结构参数、机械性能和舒适性能变化,并对面料进行抗菌耐水洗性能测试。经过抗菌后整理过程对涤纶面料基本性能的影响不大;水洗50次后,试样仍具有抗菌性,耐久性能良好。

4.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基于虚拟试衣的着装应力分布效应评价

杨佑国,徐平华,徐明慧,丁雪梅,王伊雯(2021年06期)


    针对虚拟试衣状态下着装应力散点式采样的局限性,利用图像分析方法,对服装应力可视区域分布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采用交互式或样板预分割的方式,对服装部位进行划分;对采样区域进行图像分割、应力分区和应力匹配处理;提取应力均匀度、偏斜度、波动度3项特征指标,对受力区域应力效应进行分析和比对。此外,通过多部位联合应力分布计算,可以输出服装整体应力分布效应值。实验部分采用紧身衣作为示例,结果表明:利用开发的分析软件评定各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应力综合评价值为0.636,偏向高应力分布区间,各部位应力分析时间损耗小于0.4 s。融合图像分析的应力动态反馈方式,可辅助虚拟试衣时合体性评价,提高服装产品设计效能。

3.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


 结合视觉显著性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提花织物疵点检测技术

李 敏,杨 珊,何儒汉,姚 迅,崔树芹(2021年06期)


    为了实现提花织物疵点自动检测,提出了一种结合视觉显著性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提花织物疵点检测方法。针对提花织物背景干扰的问题,利用视觉显著性模型(Context-aware,CA)抑制背景信息,突出疵点区域的显著性来获得图像的显著图;为了区分织物图像中是否存在疵点,使用在通用数据集上训练过的VGG16神经网络模型对提花织物图像的显著图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花织物疵点检测上平均准确率为97.07%,比直接利用VGG16模型对提花织物疵点检测的准确率提高了19.44%,是一种适合提花织物疵点检测的方法。

1.png

扫码查阅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