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定制融汇,智能制造!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在柯桥举行 时间:2017-06-16   作者:    浏览次数:

    为促进服装定制发展,推动制造强国建设,以“定制融汇·智能制造”为主题,由中国服装协会联合浙江省经信委、绍兴市柯桥区政府举办的“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暨浙江省时尚产业联合会成立大会”于6月15~16日在浙江柯桥举办。  

定制融汇,智能制造!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在柯桥举行-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_001.jpg

  在为期两天的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上,与会代表就中国服装定制的现状、多样化路径、先锋观点、前沿科技、应具备的基础设施等论题展开充分交流。  

定制融汇,智能制造!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在柯桥举行-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_002.jpg

  陈大鹏主持论坛。

  本届论坛也受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金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素娥、轻纺办主任李京宁,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韩礼成,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黄坚,绍兴市柯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志江,副区长齐方良,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罗伟节等,论坛由陈大鹏主持。  

定制融汇,智能制造!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在柯桥举行-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_003.jpg

  沈志江首先在致辞中表示,如今,柯桥正在全面打造时尚柯桥、印象柯桥、幸福柯桥。在经济数据上,近年来,柯桥多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这充分说明了柯桥的经济活力。“我相信,柯桥的时尚活力将为大规模定制等服装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柯桥具有从上游化纤原料到下游服装家纺业的全产业链,但不可否认,服装品牌建设依旧是产业链中的短板,正因此,我们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服装服饰产业建设,开启柯桥纺织服装的智能制造征程。”沈志江表示,柯桥的未来发展路径与本届论坛不谋而合,期待柯桥服装业与在座嘉宾能在本次论坛上取得丰硕成果。  

定制融汇,智能制造!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在柯桥举行-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_004.jpg

  王素娥表示,传统制造业是浙江的经济主体,因此,巩固扩大传统优势是未来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正在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未来柯桥传统制造业将围绕创新+、机器与人+、互联网+、标准化+四个“+”,全方面发展浙江的新型传统制造业。“浙江是服装大省,也是信息技术大省,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服装企业落户浙江、扎根浙江,同时借助本届论坛的强强对话,推动中国传统服装企业的改造升级。”王素娥说。  

定制融汇,智能制造!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在柯桥举行-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_005.jpg

  高延敏随后致辞表示,在“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在战略上受到了更大重视,其中智能制造是发展重点,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无须质疑。“三品”战略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要求也与服装定制的发展要求相契合。因此,本届论坛对于服装定制基本思路的探讨,将为实现服装定制的规范化与规模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定制融汇,智能制造!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在柯桥举行-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_006.jpg

  孙瑞哲表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服装产业面临着重大课题,即从传统资源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的转变,思考如何匹配需求建立柔性供应链,在此背景下,本届论坛将进行策略性思考,成为中国服装定制发展的起点性事件。

  “在实现服装制造大国向服装制造强国的发展过程中,我将围绕‘定制融汇 智能制造’主题,与大家分享三个观点。”孙瑞哲表示,一是,加速落地服装产业大规模定制的创新重点和关键环节。制定服装测量方法标准,推动人体数据库建设,提高服装3D技术的精准性和实用化,建设消费者与生产企业的信息交互平台、产业链协同供应平台等。

  二是,深度融合智能型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提高产业链上游装备的生产效率、智能化水平,推进具有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智能装备开发应用;加快研究制定纺织智能制造体系架构、数字工厂参考模型等。

  三是,系统打造中国服装产业智能制造的生态环境。重点实现产品、装备、运营三方面的智能化;促进品牌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提升产品质量、品牌打造,实现责任发展保持价值的可持续。  

定制融汇,智能制造!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在柯桥举行-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_007.jpg

  随后在专家主题演讲环节,谭建荣以《服装大批量定制:关键趋势与发展趋势》为主题进行发言,作为大规模定制的首创者,他从振兴制造业的三大战略计划、服装行业的生产现状、大规模定制的定义、服装加工途径的多元化、服装大规模定制的关键技术、服装生产的新兴技术等角度阐释了如何把定制的需求和批量生产的优势相结合,为与会人员对服装大批量定制带来新的认知和见解。“大批量定制是以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和速度进行的个性化服装的定制生产,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  

定制融汇,智能制造!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在柯桥举行-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_008.jpg

  截止记者发稿,论坛还在持续推进中,淘宝男装定制部总负责人袁立叶、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邱承奎、月白嫁衣高级定制创始人徐孜、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衣邦人创始CEO方琴、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建华等演讲嘉宾就各自企业在服装定制方面的经验与观点发表主题演讲。6月16日,论坛仍将持续,围绕服装定制的技术展开专题研讨。

  (孙瑞哲会长致辞原文)  

定制融汇,智能制造!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在柯桥举行-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_009.jpg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于2017年6月15日在“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上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届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的顺利召开,是新经济条件下,中国服装行业变“资源导向”为“需求导向”,建立快速反应的柔性制造模式,匹配个性化、多元化、立体化需求升级的策略性思考与实践。

  在此,我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数字化时代,正在推动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交换方式、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响应这些变化,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建设成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发展的绿色产业和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

  当前,国家对实体经济发展给予极大关注,作为在所有行业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洞悉数字化时代对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时尚表达、服务再造的深刻影响,着眼于新经济时代服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创造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新优势,落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满足并创造消费新需求,这是行业发展必然的路径选择。

  2017年以来,纺织行业产销增长相对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改善。1-4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继续放缓,同比增长5.0%;投资增速有所放缓,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额3335.3亿元,同比增长8.4%;出口增速回稳,1-5月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998.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内需增速稳中趋缓,1-4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1%,网上零售增速有所加快,1-4月全国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4%;企业效益有所改善,1-4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67亿元,同比增长9.2%,利润总额为1173.3亿元,同比增长11.5%。

  今年是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第三个年头,在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伟大进程中,中国纺织工业具有率先实现世界纺织强国的基础和优势。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新常态下中国纺织工业有责任去积极探索新模式,寻求新突破。借此机会,围绕“定制融汇智能制造”的主题,与大家分享三个观点:

  一、加速落地服装产业大规模定制的创新重点和关键环节 

  服装大规模定制,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标准技术、敏捷制造及柔性制造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通过组织结构和制造过程再造,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顾客或小批量、多品种市场定制任意数量产品的生产模式。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培育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定位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大规模定制未来发展趋势体现为:定制流程模块化、定制场景虚拟化、全品类定制平台化、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一体化。其创新重点和关键环节包括:制定服装测量方法标准,推动人体数据库建设和服装号型标准制定,提高三维人体测量、服装3D可视化及模拟技术的精准性和实用化。建设消费者与生产企业信息交互平台、产业链协同供应平台,在服装、家纺行业推广个性化定制和批量定制,直接对接消费需求,用工业化手段生产个性化产品。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是最能表征供给侧与需求侧、技术与时尚无缝对接的前沿领域。未来,应动态跟踪消费需求变化,厘清并加速落地服装产业大规模定制的创新重点和关键环节,从生产与消费环节实现双向驱动,在规模化定制与个性化审美之间寻求有效平衡。

  二、深度融合智能型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 

  未来的服装产业,时尚智能产品研发与零售终端智能消费体验,将成为两个既酷又炫的行业亮点。与此同时,服装产业还应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创新,依托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开发,智能工厂建设,实现产品的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智能化以及运营过程的智能化。

  一方面,要提高产业链上游装备的生产效率、功能性及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具有自动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端智能装备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推进吊挂系统、智能物流包装、智能机器人、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等开发应用。

  另一方面,应加快研究制定纺织智能制造体系架构、数字工厂参考模型、通用技术条件、评价验证等智能制造标准。开展以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在线工艺和质量监控、自动输送包装、智能仓储、智能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试点示范。

  三、系统打造中国服装产业智能制造的生态环境 

  智能,是单个环节的效率提升与障碍突破,更是关联生态的效益传导与和谐匹配。因此,应以集成创新的系统观念,打造服装产业智能制造的良性生态环境,加速智能制造意识与技能的双重落地。

  在工信部支持和推动下,2016年5月9日,由中国服装协会发起,联合相关产业协会、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未来,依托联盟的协同,应聚焦服装产业的整个智能生态,打造信息资源平台、研究开发平台和成果推广平台,加速服装规模定制产业创新生态及柔性供应链的系统形成。

  此外,推动服装产业智能制造的生态营造,应当关注三个问题。

  一是促进品牌与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精准定位各层次差异化需求,开发多元化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实力。 

  二是提升产品质量和加快品牌建设。通过科技进步、设计创新、工艺可靠、标准严格、控制严谨、装备先进等手段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服装行业知名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和国际品牌的成长。

  三是责任发展保障价值可持续。即: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的人本责任,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环保责任,以及保障市场公平性的市场责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纺织服装行业要坚决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举措,探索实施路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品牌效应明显、国际合作加强的发展格局,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为强国建设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记者-董笑妍 邬莹颖